我一个人,用AI做了一整部电影。
没有演员、没有摄影棚、没有团队、没有预算。
但我有一个故事、有一股执念,还有一整套我愿意学习的AI工具。
这部电影,叫《薪火华夏》。讲的是民族危亡时刻,华夏人如何“燃尽自己,只为留住文明的火种”。
我没学过电影,但我相信热血、信仰和叙事可以跨越技术门槛。
而AI,刚好给了我机会。
🎬 AI电影,不是玩票,是普通人第一次能拥有“镜头权”
展开剩余77%以往,拍一部电影意味着几十万起步,动辄上百万资金投入,背后还要有资源、关系和宣发渠道。
而我,只是一个普通人。
但这一次,我用:
我自己写剧本和对白,打磨每一个情绪节奏;
AI生成主题曲《宁死不屈》和多首插曲、背景音乐,一首歌唱出燃与悲;
AI渲染出战争场景与民族危机画面;
我自己把散乱素材剪成节奏统一、气质贯通的正片;
再加上我自己写文案、导字幕、设计节奏。
没有花一分钱。
也就是说,我一个人,成为了编剧、导演、配乐、剪辑、制片。
这不是玩AI,是AI让我“一个人也可以完成一部作品”。
《薪火华夏》讲的,是一个民族在暗夜中的坚持
中国有太多故事值得被拍,但成本总是第一道门槛。
我选了一个最简单、最直接、也最让我心痛的主题——民族危机中的守火者。
片中有民族英雄,有救世主,还有一个个普通人:
有人手握残卷,在乱世中奔逃;
有人宁死不降,在敌人刀下说出最后一句话:“人生自古谁无死。”
也有人跪在焦土之上,对着夜色默念:“华夏不会亡。”
这一切,都由AI生成。
你说AI没有灵魂,但当我剪出片段、听到那首歌、看到那句话的时候,我眼眶湿了。
这不是因为AI多厉害,而是因为我们用它讲出了我们自己民族的痛与燃。
🚩 AI创作者,不只是工具使用者,更是叙事者
很多人问我:“AI能替代电影人吗?”
我觉得,不是替代,而是平权。
AI不是拍电影的“终点”,但它是普通人参与影像叙事的起点。
就像相机让摄影不再只属于记者,博客让写作不再只属于作家。
今天的AI工具,正把“拍电影”的门槛,打成地板。
你不需要一整套电影班底,你只需要一个想讲的故事、一点学习能力、一些时间。
📣 所以,我为什么发这篇文章?
不是为了夸AI。
而是想告诉每一个还在观望、犹豫、迟疑的人:
你也可以讲出你想说的那个故事。
不管你要表达的,是民族、家国、爱情、成长、愤怒还是呐喊,AI只是载体。关键是你有没有“那个想说出来的东西”。
🎞️ 最后,如果你愿意:
👉 请
发布于:上海市启远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